不少小伙伴
小时候因为“赖床”没少被妈妈说
长大后,“赖床”这个习惯依旧没有改掉
不少人在关掉闹钟后
还会选择在床上再眯一会儿
图源网络
小伙伴们早上醒了是直接起床去卫生间洗漱,还是和小科一样,要在床上“赖”一会儿,才慢吞吞地起床......
近日有传闻称,短暂的“赖床”反而有益健康,真的是这样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1.“赖床”还会对身体有好处?
健康时报上发布的文章曾提到过,2023年10月,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睡眠研究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
与突然醒来相比,闹钟响后小眯30分钟,或改善认知表现,减少疲倦感,让情绪状态更加积极。
图源网络
研究人员进行了两项子研究,分析了习惯性赖床特征、原因,以及对认知能力、情绪的影响。
其中一项研究发现,习惯性赖床的参与者在醒来后的40分钟里,算术速度、情景记忆等认知能力测试上表现更好。
同时,身体疲惫和困顿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情绪也随着清醒时间的延长而明显改善,与刚醒来后相比,醒来40分钟后更善于交际,心态更乐观。
研究人员表示,闹钟响后小眯30分钟,不会对当晚的睡眠或醒来时的疲劳程度产生任何重大负面影响。
图源网络
闹钟响后小眯30分钟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那些早上昏昏欲睡的人更好地醒来,同时有助于提高这类人群醒来后的认知表现。
2.关于起床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尽可能避免设置太多闹钟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睡眠医学科主治医师刘畅2023年在该院公众号刊文介绍:“反复被闹钟惊醒过后,体内的腺苷含量会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会感觉更容易困。”
反复响起的闹钟,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导致大脑进入一个“睡眠-觉醒”的循环,会导致慢性疲劳的发生,大脑更会感到昏昏沉沉。
2、给自己预留一个“赖床”的时间
如果小伙伴们和小科一样是早晨起床“困难户”,与其痛苦挣扎,不如放心给自己一段赖床时间。
图源网络
一般不超过30分钟为宜。时间过长可能又会重新进入睡眠状态,反而不利于清醒。
3、建议闹钟声音选轻柔自然的
建议小伙伴们在设置闹钟声音时尽量选择比较柔和、舒缓的铃声。
比如鸟鸣声、水流声这类大自然的声音,这些声音在一定程度上会更接近于外界把人自然叫醒的状态,有助于减少对脑部的一些刺激。
同时,小伙伴们在晚上设置闹钟时记得尽可能把铃声调小一点,并设置成渐强模式,这样早上闹钟响起时,可以让大脑逐渐接受闹钟声音的刺激。
此外,晚上不要把窗帘关得“太死”,早晨自然光线照射在一定程度上会让血清素代谢加快,让人自然而然醒过来,是一个比较健康的起床方式。
图源网络
4、晨起不要着急去排尿
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医务科副主任医师朱鑫璞在健康时报曾刊文指出,有的老人不愿半夜起床排尿,早晨醒来时尿意紧迫,迫不及待去卫生间。
如排尿过快,膀胱排空在一定程度上易导致头晕,甚至出现排尿晕厥,出现跌倒意外。
5、养成良好的生物钟
对于经常熬夜的人来说,24时或者凌晨两三点才睡,早上起床自然就比较困难了。
养成良好的生物钟,保证睡眠时间充足,第二天起床才能不那么困难。
图源网络
3.如何科学地“赖床”?
小科整理了几条较为实用的科学地“赖床”方法分享给大家:
1、尽可能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
长期晚睡、熬夜、睡眠时间不够,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身体的免疫力失调,对健康不利。
建议小伙伴们尽可能在晚上22点左右就上床,不玩手机,合上窗帘,调暗室内光线,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做一些冥想,放松身心,尽快入睡。
图源网络
2、肚子饿的时候不要赖床
肚子饿的时候建议小伙伴们不要赖床,建议及时起床吃早餐。
图源网络
饿着肚子赖床,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饿出低血糖、胆结石、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3、有尿意和便意时不要赖床
长期憋尿在一定程度上会让膀胱失去弹性、从而破坏肾脏功能。
其次,长期憋屎对肠道和肛门而言,都是一种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罹患痔疮、心脑血管疾病、下肢静脉血栓、腰椎间盘突出、结直肠癌等疾病的风险。
所以,当有尿意和便意时,一定要及时起身,去洗手间排空膀胱里的尿液和直肠里的便便吧。
图源网络
4、醒来后,先在床上活动身体
早上赖完床,醒来以后,建议小伙伴们不要着急着起床,可以尝试伸个懒腰,或者在床沿边上坐一会儿。
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活动一下脖颈、四肢、腰部和手腕、脚腕,对唤醒身体机能和精神状态都有一定的好处。
原标题:《起床别太猛!研究发现:每天“赖会儿床”的人“赚”到了……》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