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工作就是每天处理这样或那样的矛盾纠纷,很平凡很普通,一点也不惊心动魄,但正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让更多的人带着愉快平和的心情幸福地生活着。”这是山西省陵川县附城镇信访干部路素忠常挂在嘴边的话。
2015年8月,在工地上打工的李某手部受了伤,左手食指骨折、中指粉碎性骨折。受伤以后,李某和包工头在赔偿数额上存在分歧。在路素忠介入之前,李某与工头杜某之间也尝试过私下协调,但是事情非但没有得到解决,双方的关系也是越来越僵。后来,李某家属找到附城镇信访办,希望出面协调解决此事。当时,路素忠把双方召集在一起,先让工头垫付一部分医药费让李某住院治疗,根据诊断结果进行调解处理。
李某要求赔偿的误工费、伤残赔偿金等期望值在3万到4万元之间,因为他觉得手受了这么严重的伤,无论是种地还是打工,肯定会受到影响。路素忠查了一下资料,问了一些专家,像李某的伤情如按十级伤残标准来算大约是1.76万元,然后加上误工费、医药费、营养费、陪侍费等大概在2万元以上,与李某期望的赔偿数额存在一定的差距。离开李某家,路素忠马上联系包工头杜某,大致说了一下赔偿金额,但工头觉得有点多。
矛盾双方往往就是这样,一方尽可能地想多要一些补偿,而另一方想尽可能少出一点,但是调解也要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该出多少钱要按照相关的规定来。路素忠通过大量的工作,逐渐取得了双方当事人的信任,双方态度也变得愈发积极,最终达成了2.5万元的赔偿协议。
可见,调解工作不仅耗费嘴皮功夫,还得学会动脑筋、讲策略,依法依规调解到位,让当事双方心服口服。路素忠认为,基层信访工作难,但他会用心去做,当每一位信访人把自己当朋友时,这份工作才有所成就。事情的解决其实不是最困难的,更难的事情其实是调解后的执行问题,矛盾双方心中的“疙瘩”是否能彻底解开。
在信访干部的努力下
昔日“对头”变朋友的事情
不止这一件
村民魏某和王某因为一些小矛盾打了一架,打架之后双方矛盾一直得不到解决。这矛盾看似挺小,但也是经过村里、派出所多方努力,最后又在县信访办的调解下,双方才签订了调解书。虽然双方签订了调解书,但是后来两人关系如何,心中的“疙瘩”是否解开,路素忠挺担心,于是他决定对这两户进行回访。
经了解,王某已把医疗费付给了魏某,也向他道歉了,双方现在关系也不错。于是,路素忠拉着魏某去王某家串门,双方见面后家长里短互相问候,魏某伤也好了,路素忠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也和他们俩成了不错的朋友。
来源:国家信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