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因果循环总是在反复上演,当初刘邦和臧荼杀得个你死我活,却怎么也想不到他们去世的几十年之后,他们的后辈又再次把命运交织在了一起。
燕王臧荼当初兵败之后,有一个儿子名叫臧衍逃亡到了匈奴,这位臧衍便是策反继任燕王卢绾的主要操盘手。只是可惜,刘邦的天命已经无可动摇,卢绾叛乱也是偃旗息鼓了。
但是上天并没有打算让臧家和刘家的恩怨就此了结,臧衍后面生了一个名叫臧儿的女儿,臧儿换了一种方式,打不过就加入嘛,继续了两家的恩怨情仇。
臧儿因为出生在大汉一个反革命家庭,所以社会地位必须要骤然降级,长大后嫁给了槐里的一个平民王仲,生了一个儿子名叫王信,还有两个女儿,长女为王娡、次女名叫王儿姁。
但是王仲这个人命格太弱,没过多久就挂了。
死了丈夫的臧儿也没打算守寡,立马便改嫁给长陵田氏当媳妇,又生两子田蚡、田胜。
这里必须要说说一下,西汉的民风还是比较开放的,再加上当时处于休养生息的阶段,政府也鼓励生育,所以女子丧偶之后改嫁,是很平常的事情。
这个臧儿其实是一个不甘平淡的女人,只是手里的资源有限,掀不起什么风浪来而已。但谁也不要看不起谁,人家有两个女儿,就好比两张没有刮奖的彩票,有无限可能。
王娡成年后便被臧儿嫁给了一户普通农家金王孙,然后生了一个女儿金俗。
可是,臧儿觉得这日子过得清汤寡水的,甚是无趣,便找来相士姚翁指点迷津。相士姚翁却说,你们家要想飞黄腾达得靠你的大女儿王娡,她将来能生皇帝。
臧儿可比魏豹那个糊涂蛋要精明得多,知道王娡继续在金王孙家里过日子,肯定是生不出皇帝来的,于是强行把王娡从金王孙家接回来了,进而引发一场婚闹事件。你臧儿母女这不是骗婚吗?金王孙想坚决捍卫王娡的所有权,但并没有毛用。
女儿接回来之后,也不能砸手里呀。臧儿也确实是有点手段的人,居然各种找关系把王娡送入了太子刘启的东宫,不是要生皇帝吗?那就要么做皇帝的女人,要么做太子的女人嘛。
王娡进入太子东宫之后呢,虽然长相甜美,但毕竟是一个已婚女,讲句实在话,没啥竞争优势。但咱们也不要低估了王娡那颗总冠军的心,人家凭借让太子刘启知道少妇比少女在某些方面还是很有优势的,顺利获得了太子刘启的宠爱,被封为了美人(嫔妃的一种,级别不是很高)。
成功成为了太子刘启的女人,这就代表王娡完成了她的人生逆袭了吗?嫁入豪门,你不能生儿子出来,那都是不好说的。因为在封建社会,儿子才有继承权呀,生了女儿只能去另起炉灶嘛。
王娡显然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所以加大马力跟太子刘启搞生产,但不知道是老天故意逗她还是什么原因,一连给刘启生下了三朵金花。
这事弄得王娡很是郁闷,没个儿子,自己这一切都是过眼云烟呀!于是,赶紧肥水不流外人田地向刘启推荐了自己的妹妹王儿姁,说自己的妹妹比自己还带劲,进而把王儿姁也安排进入了太子府。咱家买了双保险,爽呀!
与此同时,王娡也没有放弃自身的努力,想尽一切办法终于为刘启怀上了第四胎。
王娡是很懂男人心理的,这次怀孕之后,她跟刘启说,自己怀孕的时候曾梦见一轮红彤彤的太阳化作一道红光钻入自己的腹中,然后便有了咱们的爱情结晶。
刘启一听,很是高兴,咱爷爷刘邦就是神龙转世,现在我又成了太阳神他爹了,这是预示我们老刘家的日子将会更加红火呀。所以对王娡也就更加上心了。
但王娡这个孩子还没出生,汉文帝便去世了,太子刘启即位,是为汉景帝。景帝即位当年,王娡生下皇十子刘彘,而此时其身份已为夫人。
这里跟大家介绍一下,“夫人”这个级别已经很高了,比“姬”这种称呼尊贵得多。刘邦时,受宠的是戚夫人(刘如意母亲),不受宠的是薄姬(汉文帝母亲)。汉景帝一朝,太子刘荣的母亲也一直被称为栗姬。所以,可以看出王娡在汉景帝那里是十分受宠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王娡不是皇后,她唯一的儿子刘彘也仅仅是个皇十子,所以王娡母子要真想攀上权力顶峰,难度还是不小的。
汉景帝四年,汉景帝因为种种原因,突然之间立了皇长子(也是庶子)刘荣为太子。这其实是王娡母子所不愿意接受的事实,刘彘将来当皇帝的希望更加渺茫了嘛。
但是,栗姬也是一个猪对手,抓了一手好牌根本不知道怎么打。你作为暂时的最大赢家,得稳打稳扎去捍卫自己的胜利成果嘛,怎么能去拉仇恨呢?这位头发长见识短的女人因为长公主刘嫖老是给汉景帝输送各种年轻美女,所以对刘嫖有很大意见,现在感觉自己母子扬眉吐气,所以便傲慢地拒绝了刘嫖想把自己女儿陈阿娇嫁给太子刘荣的联姻请求。这种带有羞辱性的傲慢让同样骄横的刘嫖怀恨在心。
王娡这个心机女敏锐地抓住了这次机会,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便主动去捧刘嫖的臭脚,说自己愿意替儿子(当时汉武帝还不满四岁)做主,将来迎娶陈阿娇。幼年的汉武帝也很会来事,对自己的大姑姑给出了“金屋藏娇”的承诺。进而,王娡和刘嫖这对夺嫡政治联盟正式形成。
后面因为栗姬越活越飘,骄横和傲慢得把“报复”两个字写在了脸上,再加上刘嫖和王娡两个人不断地背后煽风点火,而汉景帝本身也比较忌惮太子刘荣背后的军功集团势力,所以毅然决然地废掉了刘荣的太子之位,并冷酷绝情地逼死了栗姬母子。
废掉了刘荣之后,皇十子刘彘被运作成了新的太子,栗姬一辈子都没有当上的皇后之位,也被王娡轻松地收入囊中。
刘彘被立为太子、王娡当上皇后之后,王娡的兄长王信几经周折但最终被封了盖侯 。三个女儿也先后嫁入豪门,长女平阳公主先后嫁了平阳侯曹寿、汝阴侯夏侯颇和大将军卫青,次女南宫公主先后嫁了南宫侯张坐和耏申 ;小女隆虑公主嫁给刘嫖的儿子隆虑侯陈蟜。
这实际上汉景帝刻意在扶持王家外戚势力给儿子刘彘将来登大位保驾护航。
王娡也确实比栗姬聪明得多,知道自己的基本盘还不够牢靠,也会低调做人做事。像窦漪房那种老佛爷,她是特别会讨好的。比如梁王刘武刺杀大臣袁盎之后,王娡的哥哥王信就主动在窦老太太面前为刘武说情,把人情面子给赚足了。
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正月,景帝去世 。甲子日,太子刘彻登基继位,是为汉武帝。汉武帝尊其祖母窦氏为太皇太后,尊其母王氏为皇太后。三月又尊外祖母臧儿为平原君。随后,两个杂牌舅舅也被封为侯爷,田蚡为武安侯,田胜为周阳侯。
也就是汉武帝的上位,让臧儿、王娡和刘嫖这一群心机女全部成为了人生赢家,王娡家族达到了人生巅峰。
但是,汉武帝登基的前6年,西汉的朝局还是比较复杂的。因为老佛爷窦漪房还健在,除了皇族之外,西汉的第一豪门其实是窦家,而并不是王娡家族。比如汉武帝刚上位的时候,丞相和太尉两个重要岗位要换人,汉武帝的舅舅田蚡就不敢跟窦太后的侄儿窦婴去争百官之首的丞相之位,最终汉武帝以窦婴为丞相,田蚡作太尉。
权力游戏中的谦让其实背后都是由绝对势力决定的。
但是,像王娡这种人,家族基因是牢牢刻在每一个家族子弟的骨子里的,这种从底层步步算计上位的人,一旦上位,是不可能安守本分的。
田蚡仗着姐姐是太后、外甥是皇帝,为了牟利,啥事都敢掺和。当时汉武帝还没有掌权,这货居然跟来京述职的淮南王刘安(刘长的儿子)灌迷魂汤,说自己外甥汉武帝现在地位不稳,又没有立太子,刘安很有机会成为下一任皇帝。把刘安忽悠得心花怒放,送给他很多礼物,并密谋造反。这家伙是个典型的吃里扒外的东西。为什么历史上的外戚一直名声不大好呢?其实就是因为田蚡这样的人太多了,影响太坏了。
作为汉武帝手下新崛起的权贵,田蚡在迎合上意方面,也是非常积极的。他清楚自己外甥的心思了,汉武帝是急切地想摆脱奶奶窦太后的掌控的。所以,便和窦婴(非常忠诚的一个人)共同推举了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并把鲁国的申公迎到京师来,准备设立明堂。
这是想干什么呢?就是想用这些比较激进的人充当马前卒去打破现有格局,因为窦老太太是主张黄老之治的,是不允许汉武帝随便折腾的。
田蚡、赵绾等人一边使劲地推崇儒术、贬低道家的学说;还不停地找一些小马仔检举窦家和一些宗室子孙,发现什么“品行不端”的人,直接从宗谱上除籍,并沿用了贾谊的那一招“列侯之国”,把一些权贵家族都赶出了京城。
这事后面越闹越离谱,赵绾等人居然直接上书汉武帝,请求汉武帝亲政,而不能事事请示窦太后。
窦太后一见再不出手就无法收场了,便给汉武帝施加了一下压力,吓得汉武帝赶紧弃车保帅,把赵绾、王臧等人罢职下狱,并免去窦婴的相职和田蚡的太尉职务。对不起了,我要给我奶奶一个交代,只能牺牲你们了。
但是,能在那个最高圈子里混的人,都是人精,所以很多大臣都知道田蚡这是被战略性休假。只要窦老太太一仙逝,田蚡还是西汉朝堂最靓的仔,依然纷纷去巴结田蚡。
田蚡很是享受这种被人追捧的感觉,来者不拒地拿钱办事,各种干涉朝政大事和官员任免。比如他要是给汉武帝推荐几个人,汉武帝要是签字盖章,他就可以在汉武帝的尚书房软磨硬泡,直到汉武帝同意为止。
田蚡插手人事到了什么程度呢?汉武帝曾跟田蚡说:“舅舅你安排的人已经够多,要不要留几个职位给我来安排?”
但是田蚡已经狂到没边了,依然不知收敛,看中的东西就敢伸手问汉武帝要。比如他请求汉武帝把考工室的官地拨给他用以扩建私宅。汉武帝终于忍无可忍,对他说:“你何不把我的武库一齐取走呢?”
话都说得这么严重了,田蚡只能稍微收敛一些。
但有些人的本性是改不了的。元光四年夏天,田蚡娶燕王的女儿为夫人,喜欢搞排场的田蚡准备大办一场。王娡也直接下令让在京的列侯和宗室都必须到场祝贺,算是给弟弟长脸了。
酒桌上历来都是是非之地,田蚡和程不识、灌贤等人故意挤兑甚至羞辱曾经的顶级权贵窦婴,这让性格耿直的灌夫直接看不下去了,掀桌子表示不满。大家都是一个圈子里的老兄弟了,有你们这么做人做事的吗?
田蚡一看灌夫敢不给自己面子,立马便把灌夫抓进了监狱。
窦婴这个人也是比较讲情义的,灌夫是为自己出头才被抓的,所以赶紧找汉武帝求情,希望汉武帝能出面救灌夫一把。
汉武帝本来也觉得田蚡有点小题大做了,所以便答应了窦婴。但当他询问身边其他人是什么意见的时候,那些人全部选择了沉默。汉武帝多精的人啦,一眼就知道这些人是不愿意为了窦婴而得罪田蚡。
心情不爽的汉武帝罢朝之后心情会更不爽的,因为他得去给他母亲王娡请安,而王娡也拿这事来“教育”他了。王娡说自己现在还活着,就有人敢不给自己弟弟面子,那等到自己死了,她娘家人不就得任人宰割了?处理一个得罪自己弟弟的灌夫,你都要跟群臣商议,你这皇帝当得可够窝囊的。
跟吃了苍蝇一样的汉武帝当时也并不敢违背母亲的意思,解释说那是给同为外戚的窦婴一个面子,然后下令把灌夫及其全家都给定罪,算是给母亲和舅舅出气了。
窦婴不忍心为自己出头的好兄弟落得如此下场,打算用汉景帝留给自己的遗诏救灌夫一家。但是最后被王娡等人栽赃陷害,说他是伪造圣旨,逼得汉武帝将其弃市。
但是,经此一事,汉武帝对母亲和舅舅田蚡的容忍也到了极限了,在不断的打击和恐吓之下,心知自己难得善终的田蚡被吓疯了,不久也一命呜呼了。
后来,随着淮南王刘安谋反失败,田蚡当年跟刘安之间的勾当也曝光了。气得汉武帝说,如果田蚡还活着,自己要将其灭族。
虽然后面汉武帝没有直接对王娡以及其他王家人怎么样,但是随着田蚡疯死,王氏外戚在汉武帝一朝虽然满门王侯,也慢慢地没落了。
王娡这个女人心机深、手段狠,但其实算不上特别聪明,私心欲望太重,极度护短,又不懂得顾全大局,她和她们家的人没有死于非命,其实主要是她的运气还不错,因为汉武帝这个人前期还是比较顾念亲情的,不然就凭王娡和田蚡她们一家子的胡作非为,早就该成为汉武帝的重点打击对象了。
王娡这人是相当霸道的,比如她赐死汉武帝的宠臣韩嫣,那是完全不顾汉武帝的苦苦哀求,让他死就必须要死。
王娡这人也是相当心向娘家人的,她的三个兄弟全部被封侯,同母异父的弟弟田蚡更是肆无忌惮的横行霸道,全靠她的偏袒。就连她跟前夫生的女儿金俗也在汉景帝去世之后,成了汉武帝的便宜姐姐,金俗的一儿一女也凭着王娡这个外婆和汉武帝这个便宜舅舅在京师横着走。这一切都是王娡惯出来的。
只不过像王娡这样的心机女比栗姬那样的蠢女人相对要更有脑子一些,知道有些东西要落袋为安,没有完全拽在手里的东西,都不能掉以轻心。这种女人是不能得势的,只要她得势了,她一定会一顿瞎搞去弥补她之前的点头哈腰、低眉顺气的。
但为什么说王娡其实也并不聪明呢?首先在夫家和娘家的选择上,她并没有搞清楚;其次,她也并不了解她的儿子汉武帝,这压根就不是她所能锁住的主;最后,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她给还是太子的刘启接连生了三个女儿之后,便把自己的同胞妹妹也献祭给了刘启,这便不是聪明之举。如果她妹妹先她一步给刘启生下一个儿子呢?如果她妹妹跟赵合德一样,要跟她这个赵飞燕争宠呢?好在她妹妹死得早,不然她们姐妹估计得反目成仇。
还有王娡在生汉武帝时编了一个“梦阳入腹”的故事,这种招术也是一把双刃剑,万一你的第四胎没赌中,生下了一个脾气火爆的小公主,你可如何是好?
王娡这一辈之所以能逐步登顶,说实话,她更多应该去感谢一些外界的因素。猪一样的栗姬、被窦太后宠坏了的长公主刘嫖、她遇到一个外戚黄金时代、汉景帝一辈子都在搞平衡之术、汉武帝前期没有进入暴走模式……这些因素缺少任意一个,王娡都不会过得那么顺利和风光的。
王娡其实一辈子就是想活成另一个窦老太太,但很遗憾,她真的完成得不是很好。如果她稍微聪明一点,应该是要全力去支持儿子汉武帝的事业和梦想的。你们外戚要显贵一时,这没问题呀!哪个老板不照顾自家亲戚呢?但是你不能纵容,尤其不能纵容他们跟自己的儿子对着干,儿子过得不好了,你娘家的待遇还保得住吗?
其实,我们很多女同志都应该多读读王娡这些人。真的不要觉得你嫁给了你夫家,生儿育女了,就一切都理所当然了。要问问自己一句话——自己的人过门了,心过门没有?